梁璇 发表于 [2015-12-28 22:22:31] | 返回上一级浏览7938次 |
原文链接:http://zqb.cyol.com/html/2015-12/10/nw.D110000zgqnb_20151210_1-05.htm
“今天白天,北京市的空气污染将在区域背景下进一步恶化,从5级重度污染跃升至6级严重污染,PM2.5浓度达到此次污染过程的峰值。”上午9点,李丹的手机上出现了这样一条新闻。如果放在平日,她会立刻陷入焦虑,但今天,她只是拿了一个口罩,背着一壶梨水,淡定地走出了家门——12月7日18时,北京市应急办发布公告:空气重污染预警等级由“橙色”提升为“红色”,即全市于12月8日7时至10日12时,北京市首次启动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,而同时启动的应急措施里有“建议中小学、幼儿园全部停课”,这让李丹在感到无奈的同时也松了口气,“至少今天不用想去哪里给学生上课了。”
从今年10月起,除了这次红色预警持续的53个小时,PM2.5指数的飙升没有让李丹陷入困扰,每次拉开窗帘看见灰蒙蒙的天空,这名中学体育老师的心里都会感到焦躁,她的手机上有两个不同的APP,都用来查看当天的PM2.5浓度,只要有一个显示指数超过200微克/立方米,“今天上什么内容?去哪儿上课?”就会覆盖精心准备的教学计划,成为首要问题,有时数据接近200微克/立方米时,也需要想好B计划,“因为早上看的数据,快上课时很可能又变了。”李丹表示,根据学校规定,只要PM2.5的浓度超过200微克/立方米,便不允许学生在室外进行体育锻炼,可学校的室内运动场地有限,而且能在室内完成的体育课程也不多,因此“特别让人挠头”。
李丹所在的学校位于朝阳区,这个处在三环与四环之间的校园占地并不大,但难得地拥有室内运动场地,尽管这个“体育馆”是由报告厅改建,原来留下的半圆形讲台上还堆着已经废弃的桌椅,但木色地板胶上竖起的篮球架和羽毛球网,仍是体育老师为学生在雾霾天争夺的运动空间。而没有争得进馆机会的老师,要么带着学生去多媒体教室看比赛集锦或《极限乔丹》等体育电影,要么扛着垫子占据图书馆或教学楼的走廊,“跑几趟楼梯、做仰卧起坐或者平板支撑,也不敢做太多的有氧运动,毕竟室内的空气环境也不一定好多少。”李丹猜测。
这个“猜测”被环保NGObetway体育 所长赫晓霞博士用数据给出了肯定。早上10点,赫晓霞在李丹的学校门口用便携式空气检测仪检测到PM2.5的浓度为339微克/立方米,同一时间,在学校体育馆内的数值则为243微克/立方米,而开着一扇狭小窗户的教学楼走廊处,这个数字与室外十分接近,达到了327微克/立方米。尽管强调数据与官方数据存在精确度的差异,但赫晓霞仍能从这组数据中看出“如果室外是严重污染的水平,室内也算得上中度甚至重度污染的水平。” 根据我国参考的空气质量标准显示,PM2.5浓度在115~150微克/立方米,即为中度污染,“儿童,老年人及心脏病、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避免长时间、高强度的户外锻炼,一般人群适量减少户外运动”,浓度在151~250微克/立方米则为重度污染,“一般人群减少室外运动”,若数值大于251微克/立方米,则属于严重污染,建议“一般人群应避免室外运动”,赫晓霞表示,由于建筑物本身的阻隔作用,室内空气质量通常要好于室外,但在缺乏有效的空气净化装置的情况下,即便数据相对较低,也不能说在这样的空气质量下就适宜开展体育运动,“严重点说,算是逃无可逃的境地。”
走进室内,在李丹等体育老师看来,算得上是对“不允许到室外进行体育锻炼”较为尴尬的解读,“是停止体育课还是在室内上体育课?并没有明确的说明,选择方式看似自由度大,但实际上为我们增加了很多烦恼。室内不是最好的选择,而且缺少在室内有效增强学生体质的办法,但要真把体育课换成语文或数学课,那这节体育课也要不回来了,我们曾想过在天气好的时候,带着学生在放学后多锻炼一下,但从家长和学生的反映看,这个提议似乎并不受欢迎。”
雾霾天气下体育课的进退两难,在李丹每天关注的那个PM2.5“标准”上也可窥见,赫晓霞表示,“200微克/立方米算得上管理者一个主观的选择和判断,若按前述标准,浓度达到150微克/立方米,学生便不宜室外运动,可按这个标准,就会有更多的体育课不能上,多留出的那‘50’的空间,正是基于对目前北京空气污染状况的综合判断,这是一个无奈的选择。”
而在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院长毛振明看来,即便没有空气净化设备的室内运动场地并非绝对理想,可对于更多学校来说,这也是一个还没实现的“长期目标”,“如果要在当前解决这个问题,需要创造一些能在教室中进行锻炼的方法,比如在椅子上旁边扎马步,或者用脖子、肩膀、腰部和腿部写一遍自己名字的‘摇头摆尾操’等,若是开展得好,也是极具趣味性的一堂体育课,这种体育活动内容在当前的形势下很有必要进行开发。”可从长远来看,给学生一个更适于体育锻炼的空间才是解决之道。
在李丹的课程计划中,一个学期的理论课通常为5节,“这学期雾霾的天数早就超过理论课安排了。”而仰卧起坐、俯卧撑、两头起等这些辅助性的练习,现在却逐渐成了体育课的主要内容,“好多学生仰卧起坐已经能达到一分钟60个,而满分只是49个。”但这还不是让李丹最“头疼”的问题,目前,北京市针对初中生需要进行体育的过程性评价考核,考核成绩占中考体育40分总成绩中的10分,为了让学生都能有个测试分数,明白“过了10月多雾霾”的李丹和同事只能赶在一开学便草草结束室外教学,赶紧测试,“至少给孩子们留个成绩,如果后面天气好还能补测,天气不好就只能算了。”至于最适合在冬季开展的长跑项目,则根本无法系统进行,“要知道,冬天是练习学生耐力最好的时候。”
“11月天气不好,下雪刮风室外场地不能用,12月雾霾,孩子都在教室上自习,体育老师都在犯愁。”在海淀区一所中学担任体育老师的黎露并没有李丹的好运,因初中班的孩子始终没有时间练习过评价要求的测试项目,“估计考试要往后推,最有可能的是最后考核标准不太严格,毕竟在教学内容上压缩得太多。”
可雾霾的脚步似乎并未退却。毛振明表示,在这个前提下,加强校园中的室内体育场地建设应当提上日程了,且从北京的情况来看,很多学校的经济能力已达到了相应的水准,且场地建设也开发出了向地下发展的可能,关键在于是否重视,“以前我们没有发布雾霾的红色预警,对室内健身场地及室内体育活动内容的重视也不足,因此,对雾霾天怎么上体育课,始终没有好的解决方式。而且从目前来看,除非哪天雾霾治好了,或者大家都有合格的体育馆了,那这个问题也就不存在了。”
至于“合格”二字,赫晓霞表示,在室内运动场地安装有质量保证的空气净化装置,是当前可行的方案之一。可是,从去年起,“家长尝试集体为学校购买净化器遭拒”的新闻便时常出现,而在这些报道中,多数学校也以“学校允许安装空气净化器也有风险,净化器的质量好与不好、是否存在二次污染,对学生身体是不是有影响,以及是否有安全隐患都是未知数”为由作出解释。
今年7月,北京市教委体卫艺处处长王军在一次公开的网络访谈中,对“是否将实施给学校教室统一安装空气净化器等相关计划”的问题表示,目前,北京市教委与相关单位正在进行研究和论证,将根据最后论证的结果来确定。
本报北京12月9日电
|
标签 空气污染 |